http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paper/1138041 (原文刊載於自由時報) 文/桃園八德/林子堯醫師(雷亞診所院長) 喉嚨常年有異物感 日前一名中年男子一臉倦容走進診所,他表示自己跟台灣影集「麻醉風暴」中的男主角一樣,10多年來都有喉嚨異物感或窒息感,常會用不斷乾咳、清後龍和吐口水來緩解不適症狀,但效果都是短暫而且有限,他多年來陸續看過腸胃科、耳鼻喉科和胸腔科,也做過胃鏡和咽喉鏡都一無所獲,症狀也一直困擾著他到現在。 一度誤為胃食道逆流和鼻涕倒流 原本他以為是胃食道逆流、過敏或是鼻涕倒流,但多年來治療都沒起色,症狀仍時好時壞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,也因此失眠消瘦,朋友建議他來看診。 喉球症患者多半長年無奈承受 診療時發現,個案長期經濟壓力大、又愛逞強,不會跟人訴苦或求助,導致身心俱疲,產生身心症,開立血清素藥物讓他調整情緒和壓力後,1個月症狀就完全緩解,個案喜出望外地說,他曾經一度想放棄治療,沒想到還有痊癒的一天,相當感謝。之後又有許多喉球症患者慕名而來,很多甚至從高雄嘉義搭高鐵先到北部住一晚在過來,我才發現原來有那麼多被喉球症所苦的民眾。 喉球症(Globus hystericus或是globus pharyngeus),也被大家稱為「臆球症」,根據部分研究指出高達46%的民眾曾有過喉球症的症狀,發生的可能原因有很多,包括:咽喉部的器質性實體病變、輕度胃食道逆流、心理壓力或自律神經失調都可能引起。而大部分治不好的,其實都是忽略了自律神經的部分,導致很多病人長年看多位醫師,換來換去,卻都沒有顯著改善。 正確服藥和運動紓壓可改善 喉球症治療需要多管齊下,我自己在診間治療病人改善的比例約八成。如果自己或親友有類似喉球症的症狀,建議可先看耳鼻喉科和腸胃科做檢查和治療,如果是鼻涕倒流、過敏、發炎或胃食道逆流引起的應該能夠改善,但是如果看了很多次都沒好,可能舊式自律神經部分出了問題,可能罹患了精神科的「身體化疾患」,也就是喉球症的症狀是來自於心理壓力,治療方式包括藥物診療、規律運動飲食和心理諮商,通常1-3個月可以顯著改善。
【原文刊於蘋果日報】酒癮屢戒屢敗的4個原因 | 蘋果新聞網 林子堯/雷亞診所院長 近來一位民眾酒駕撞死知名主持人黃暐瀚年邁母親,而這位民眾據報前一天才因為酒駕被移送法辦,連續酒駕最後撞死人令社會義憤填膺。而酒駕是台灣多年來一直高度關注的社會議題,每次發生撞死人社會事件後,政府、民代和輿論都會痛加譴責並呼籲加重懲罰,但為何多年來仍無法遏止酒駕歪風?原因其實跟酒的生理機轉和酒癮有關聯。 我在門診也治療了不少酒癮患者,也受邀到酒商公司進行酒駕防制演講,我發現許多民眾對於酒癮都有錯誤的認知,以下分成幾點向大家報告。 為啥知法犯法 因為酒精的生理作用是抑制大腦部分皮質,簡單說就是抑制了飲用者部分的思考能力,所以才會有「喝酒壯膽(抑制膽怯)」、「酒後吐真言(抑制防備)」等現象,所以就算你自詡意志力堅強或是知法守法,只要3杯黃湯下肚,抑制了你部分的思考能力,你已經不是原來喝酒前的你,就可能會做出平常不會做出的輕率魯莽決定,等酒醒後面對犯的過錯才後悔莫及。 儘管再三告誡自己不可再犯,但只要下次又喝酒,又會因為思考功能被抑制而重蹈覆轍。所以社交場合要飲酒,你一開始就要預防有可能會因為喝酒影響到判斷力,最好跟一位確定不會喝酒的親友一起前往,或是直接搭大眾交通工具來回,不要抱持著僥倖心態覺得「不會出事」、「不會被抓」、「不會喝醉」。 為啥屢戒屢敗 很多酒癮者其實因為酒癮犯下許多過錯都是真心想戒癮,但單憑個人意志力,常是「心有餘而力不足」、「屢戒屢敗」。原因是因為以下幾點: 1.戒斷症狀:有些長期酗酒的民眾,不喝酒會出現戒斷症狀(Withdrawal symptoms),像是手抖、心悸、冒冷汗、煩躁、渾身不舒服覺得螞蟻在爬,甚至出現幻覺。這類民眾只要不喝酒一段時間就會很痛苦,只有再喝酒短暫舒緩戒斷症狀的痛苦,但等酒退了之後,戒斷症狀又會再犯,導致他們必須一直飲鴆止渴、無限惡性循環。這類民眾需要到精神科(身心科)治療,服用藥物治療戒斷症狀,才能提高戒酒成功率。 2.心理問題:另外許多酒癮者其實都有「背後的魔鬼」,意思是他們可能因為罹患憂鬱症、焦慮症或長期人際關係困擾等問題,但他們並未正視處理這問題,而是「藉酒消愁」來麻痺及逃避自己內心壓力。這類型患者往往是好不容易戒酒一段時間後,又會因為心理壓力而重新酗酒,這類型要同時治療心理問題,才能維持長期戒酒。 3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