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撲朔迷離又難解的「轉化症(Conversion disorder)」


轉化症不算常見,但往往出現都相當錯綜複雜又讓人感到痛苦。患者通常會先有人際衝突或其他壓力源,之後發生運動與感覺功能的假性神經學症狀,例如:麻痺、失聲、目盲、耳聾、或類似癲癇發作等問題。必須確實檢查排除可能的神經學病因,以免誤診。症狀表現有時很模糊,有時誇張且戲劇化;過去曾經看過很多內科醫師,做了許多不必要的檢查或手術。患者多數發生在25歲以前,女性居多。

診斷
(A)身體的運動或感覺功能受損、喪失或改變,如步態不穩、麻痺或局部肌肉衰弱、失語、吞嚥困難、假性癲癇等(以上係運動功能的失常)。耳聾、目盲、視野狹窄、喉頭異物感等症狀。
(B)所表現出來的身體症狀無法以合理的醫學或科學證據或檢查來詮釋。
(C)表現之症狀無法以已知之身體疾患來解釋(即需排除器質性病因)。
(D)心理因素是症狀病因:因為在此症狀或功能缺失初發或惡化之前,有心理衝突或心理需求。心理因素是診斷轉化症之必要條件,其意義有(1)主要收獲(primary gain):病人藉防止內在衝突為意識知悉,而免除心裏的衝突,及此衝突帶來的不安,憤怒與不平。(2)附帶收獲(secondary gain):病人藉該症狀而免除責任並獲得額外支持與關心並可操縱他人行為。

治療:
(1)詳細的醫學檢查,以排除可能之器質性病因。
(2)適度的心理支持、心理治療或環境的調整改變,不要直接指出病人的病是心理因素所引起或是想像出來的,那只會引起病人的防衛,使治療關係無法建立。
(3)當症狀明顯具有人際溝通意義時,家屬、朋友均應納入治療系統中,詳加解釋,防止提供太多附加收獲,調整與病患之互動關係。
(4)藥物治療:治療早期,病患多少有些焦慮、憂鬱或失眠的障礙,予以適度之藥物常有幫助。

轉化症會發生的原因學說種類很多,但總體而言,病人希望藉由此病,將無法克服的情感因素,轉化到身體上,避免讓精神狀況無法負擔,此病是由情緒焦慮不安引起,當壓力超過極限時,病患無法用言語表現或禁止用語言表現時,就會藉由身體來表達。在心理學上的解釋,轉化症是一種無法抗壓而產生的逃避心理,藉由身體反應來逃避心理壓力。 轉化症的身體症狀持續時間不一定,有時只出現幾個小時,更嚴重者,會持續數年成為慢性病。

病人要學會紓解心理壓力,首先,遇到事情的時候,要放鬆自己不安情緒,不要鑽牛角尖,並且盡量把非理性的念頭轉為理性念頭,要換個角度去想;並且要有自省的能力,找出問題的癥結點,想出解決辦法,積極去面對;如果依舊心情煩悶,可藉由運動來紓解,例如瑜珈或太極拳等。